2025年10月29日,《德育报》以《以协同育人之钥 启科学素养之门》为题,报道galaxy银河官网科学教育经验做法。全文如下:

以协同育人之钥 启科学素养之门
徐勤波 刘淼
在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浪潮中,如何破解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资源分散、师资薄弱、路径单一的瓶颈,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地处沂蒙革命老区的galaxy银河官网,二十余载深耕不辍,以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为支点,构建起一个“全员联动、全科整合、全程贯通”的科技育人新生态,不仅让科技教育从少数精英的“盆景”变为惠及全体学生的“风景”,更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教育发展之路。
“四个结合”构筑协同育人新框架
善治者,必先谋其纲。galaxy银河官网的科技教育实践,并非零敲碎打的战术尝试,而是一场基于顶层设计的系统性工程。学校以“一个核心、两条渠道、三个转变、四个结合”为总抓手,为科技教育的协同发展擘画了清晰的蓝图。
一个核心,是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激发每一位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两条渠道,是并行推进“STEAM课程教学改革”与“科技校本课程拓展”。前者将科技教育融入国家课程主渠道,后者则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二者互为补充,形成合力。
三个转变,是教育观念与实践的深刻变革。教师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探究的合作者与引导者;活动内容从单一的科学课培养拓展为语文、数学、艺术等全学科的广泛参与;评价机制从注重结果的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关注学生成长过程的形成性评价。
四个结合,是确保科技教育落地生根的方法论。即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拔尖人才培养;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打破时空限制,实现知行合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相结合,杜绝“纸上谈兵”;学生成长与教师发展相结合,实现教学相长。
这一整套严谨的顶层设计,为学校借力教联体推进科技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行动指南,确保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协同高效。
五维联动激活科技教育全要素
如果说顶层设计是蓝图,那么“五维联动”就是将蓝图变为现实的施工图。galaxy银河官网依托教联体,以“联资源、联人才、联空间、联家庭、联社区”为抓手,精准落盘,激活了科技教育的每一个关键要素。
一、联资源:课程融通,固本培元
课程是育人的核心载体。学校借力教联体,彻底打破了课程资源的“校域壁垒”与“学科壁垒”,构建起一个纵向衔接、横向融合的科技课程体系。
纵向衔接,夯实基础。联合市区教育行政与研究部门、教联体内兄弟学校,系统梳理1-9年级科学、信息科技等学科的科技教育内容,绘制出包含392个实验活动的“施教内容图谱”,并配套开发120个探究性实验案例。这一举措,确保了学生基础科技素养的培育连贯、系统、无遗漏。
横向融合,拓宽视野。一方面,联动临沂大学、本地科技企业,共同研发了中鸣机器人、3D打印、创意编程等12门前沿的校本特色课程。另一方面,发动校内语文、数学、艺术等学科教师,深度挖掘学科内的科技元素,开发出“用数学建模解决生活中的科技问题”“科幻画创作与科学想象力培养”等30个跨学科融合课程。科技不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而是渗透在教育的方方面面。
此外,学校还借助教联体平台搭建了“线上科技课程资源库”,收录30节优质科技网课,为学生的个性化、泛在化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联人才:名师引航,多元赋能
高水平的师资是科技教育成功的关键。学校通过教联体的“内培外引”机制,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多元的专业化师资团队。
强化内培,锤炼“双师型”骨干。学校成立“科技教育教研组”,通过教联体搭建的校际交流平台,组织教师远赴北京、上海等教育高地考察学习。先后选派68名骨干教师参加省级以上科技教育培训,培育出一批既懂学科教学、又善于指导科技创新的“双师型”教师,其中20余人次荣获市级以上科技创新教学成果奖。
借力外引,汇聚“最强大脑”。通过教联体,学校成功邀请到欧亚国际科学院崔伟宏院士等顶尖专家学者到校讲座、指导课题。崔伟宏院士更是五次亲临学校,带队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实践。同时,学校还吸纳了教联体内20余名具备科技专业背景的家长、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科技辅导员,形成“校内骨干+高校专家+社会力量”的强大师资矩阵。
三、联空间:场景拓展,知行合一
科技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学校依托教联体,打破物理空间的限制,构建了“校园+社会+国内外”的多层次实践平台。
在校园内,营造浓厚氛围。每年举办“全员参与式”科技节,航模比赛、编程挑战、发明创造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超过6000名学生参与。机器人、人工智能、发明创造等10余个特色社团常态化开展活动,让校园成为科技创新的“梦工厂”。
在校外,链接优质资源。联合教联体内的市科技馆、博物馆、科技企业,建立了12个校外实践基地。学生们走出课堂,实地探究“科技馆展品原理”“兵学博物馆藏品保存的科学原理”,在真实世界中学习科学。
走向世界,拓宽国际视野。通过教联体,学校选送优秀学生远赴中国空间研究院、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乃至美国微软总部等世界级科技殿堂开展研学,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前沿科技的魅力,点燃他们投身科学事业的梦想。
四、联家庭:家校共育,同频共振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学校以教联体为纽带,将家庭这支重要的育人力量紧密地团结起来。
搭建“家长科学大课堂”。通过教联体,学校筛选出具备物理、化学、工程等专业背景的家长,邀请他们担任项目导师,指导学生完成“家庭垃圾分类的科技优化方案”等小课题研究,形成了“家校共研”的良好氛围。
组织亲子科技活动。 “亲子科技发明大赛”“家庭科普阅读周”等活动,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动手、共同思考,让科技教育的种子在家庭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提供专业家庭教育指导。开设“科技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掌握激发孩子创新兴趣的方法,有效破解了“家庭科技教育能力不足”的普遍难题。
五、联社区:服务社会,学以致用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能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社会建设者。学校依托教联体,将科技教育与社区服务、地方发展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中成长。
开展“社区科技服务实践”。学生社团走进社区,运用所学的编程、机器人知识,为社区设计智能垃圾分类引导系统,为老年人制作智能设备使用指南。他们还化身“小小科普讲解员”,向居民普及科学知识,将所学回馈社会。
实施“社区项目式学习”。围绕社区环境治理、智慧社区建设等真实议题,学生们组建跨学科研究小组,在社区工作人员和学校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开展调研与创新,诞生了“社区雨水回收利用装置设计”“社区智能停车管理方案”等一批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成果。
这种“社区融入”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更让他们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体验到了科技创新的荣誉感与价值感。
二十余载春华秋实,galaxy银河官网的实践结出了累累硕果。从30位“科技创新市长奖”得主、70项国家专利,到入选教育部人工智能教育基地、荣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这一系列成就雄辩地证明:以家校社协同为内核的“教联体”,是激活科技教育、深化育人方式变革的强大引擎。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扎根沂蒙大地的创新探索,将激励更多教育同仁,共同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培育出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